中醫改善更年期症狀

中醫婦科 | 中醫幫你安然度過更年期

說到「更年期」,大家都應該不陌生,身邊的女性朋友、母親、姐妹或自己都有機會經歷到,踏入更年期會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煩惱,包括月經週期紊亂、潮熱、晚上出汗多、開冷氣仍然感覺熱、失眠、心悸、容易發脾氣、腰痠背痛等等。

更年後是不是會加速衰老?

「更年期綜合症」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,一般發生在45~55歲之間,西醫認為卵巢功能逐漸減退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。在此過程中,雌激素分泌下降,導致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內分泌調控發生紊亂由於雌激素下降,皮膚、骨質、血管確實會發生變化,但是若能及時調理,就可以緩解衰老速度。

中醫認為體內陰陽失衡所致

中醫古籍中有記載:「女子…七七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」。中醫稱更年期綜合症為「絕經前後諸症」,出現在女子七七之期( 四十九歲左右)。中醫認為各種不適,主要是由沖任虧虛、腎精不足、陰陽失衡所致,因此出現月經紊亂、潮熱、失眠、煩躁易怒等表現。

更年期是不是一種病?

不是,更年期是正常生理轉變,由腎氣漸衰、陰陽失調所致。但更年期婦女若缺少抒發和溝通,容易致家庭矛盾與社交障礙。若有臨床不適,可以積極調理。

中醫依不同體質,透過滋陰補腎**、疏肝理氣等治療原則**,幫助身體達到陰陽平衡,緩解潮熱、失眠、情緒波動等更年期症狀,助女士平穩度過轉變期。

臨床上較常見肝腎陰虛患者,表現為頭暈耳鳴、潮熱、盜汗、心煩等,中醫通常處以知母、黃柏、地骨皮等滋陰降火中藥,如果伴有失眠,也可以配合針灸幫助安神熟睡。若有疑問,建議向註冊中醫師尋求專業意見。

真實病案分享

病例:

女士(52歲),近半年出現潮熱、臉潮紅、盜汗、心悸、難以入眠,且伴有情緒緊張、容易發火,月經週期也變得不穩定,經量時多時少,近幾週甚至幾近停經。

朱醫師認為是「肝腎陰虛」證,處以滋陰補腎、疏肝解鬱中藥,搭配針灸三陰交太溪關元等穴位,治療 2 周病人潮熱、盜汗、失眠等症狀均獲緩解,情緒也漸漸穩定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。

更年期真實病案分享

推薦食療:百合桂圓紅棗粥

材料: 百合六錢、桂圓一兩、紅棗15個、白米一杯

作法:1. 百合洗淨泡軟、紅棗洗淨拍裂去子、桂圓肉掰散。 2.白米淘淨後瀝乾、晾約 20 分鐘。 3. 白米入鍋,加水約 6 碗,熬粥,約待四分熟時加入百合、紅棗、桂圓; 續滾沸 1分鐘後加入冰糖調味,再繼續煮 2~3分鐘即可。

功效:補益心脾,調和氣血 百合能養陰潤肺,清心安神;桂圓能補益心脾、養血安神;紅棗能補脾和胃,益氣生津,此食療非常適用於夜睡不穩、精神不安、容易緊張的更年期婦女。

生活小貼士

更年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變化歷程,女性們不必過分焦慮,保持樂觀。以下是一些生活小貼士:

  • 適量運動: 有助身心放鬆、緩解潮熱、改善睡眠品質。
  • 足夠休息與放鬆: 減少工作壓力,確保足夠且品質良好的睡眠,臥室保持安靜、空氣流通,若難以入眠,可聆聽柔和音樂、練習深呼吸法。
  • 保持社交生活: 轉移注意力,增強生活樂趣,緩解更年期所伴隨的負面情緒。
  • 定期身體檢查: 檢查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、骨質密度 等,若發現有異常,及時處理,確保身體處在理想狀態。

更年期生活小貼士

備註:
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如有疑問,請諮詢相關註冊中醫師。